科研平台
首页 > 科研平台
河南省林科院光山南树北移试验站简介

一、建设历程

河南省林科院光山南树北移试验站于2012年春开始建设,当年流转土地600余亩,平整土地500余亩,栽植苗木420亩。2013年5月完成剩余土地的栽植工作,7月建综合办公楼一幢(面积450平方米),11月开始对所有流转土地进行外围确权,竖水泥柱、拉铁刺网。2014年结合农网改造,建专用变压器一台,并结合晏岗村“美丽乡村”建设在园区内修建了5米宽水泥路,长2.5公里。2016年以来,相继结合中央引导地方财政资金、河南省科技平台基础建设资金项目等完善园区大门、围墙、道路、排灌系统、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

二、发展现状

建站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试验站各方面建设取到了明显成效。共承担国家林业局“948”、中央财政推广、农业技术推广财政补助资金、河南省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河南省科技攻关、科技兴林、林科院基本业务费及预研等科研项目10余项;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新品种)涉及38科、76属、148种、近500份。资源库保存的特色树种有银缕梅(国家I级保护)、香果树(国家二级保护、濒危)、连香树(国家II级保护、濒危)、夏腊梅(国家II级保护、孑遗植物)、珙桐(国家I级保护、孑遗植物)、羊角槭(国家II级保护、孑遗植物)、秤砣树(国家II级保护)、黑壳楠(省级重点保护)、野鸦椿、香港四照花、野黄桂、房县槭、红果榆、杭州榆、北美冬青、水丝梨、棱角山矾等。繁育香樟、桂花、广玉兰、紫薇、椋子木、巨紫荆、五角枫、三角枫等苗木。

2019年,我院把“光山南树北移试验站”作为我院申报“河南省林木良种资源保存与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国家林草局批准,成为全国首批50个林业长期科研基地之一。

三、科技投入

自基地建设以来,尤其是2016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级科研、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下,试验站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提升,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和河南省科技基础条件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大门和围墙建设、部分道路硬化、灌溉及排涝设施建设、储藏库建设等,基地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得到了得到明显改善,为我院开展科研试验提供了坚实保障。

建站以来,河南省林科院依托当地政府,为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等工作也做出了积极贡献,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累计发放用工工资350余万元,为留守老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解决了当地政府的后顾之忧。

四、发展规划

试验站将依托长期科研基地平台,在院班子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林科院科研发展规划,坚持“面向需求、立足科研、开放共享、服务生产”的原则,把科研作为基地建设的主线,突出地域优势,创新发展模式,规范基地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建设长期、稳定、持续的科研试验平台,努力打造一流的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为光山县的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下一步,河南省林科院光山南树北移试验站在持续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已建成资源库的维护与管理,加强林木新品种、良种培育,加强对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不断凝练提升,把资源优势变为科研优势,加快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